一场以稀土为武器的博弈正酣:美国自食其果
特朗普在六月二十六日白宫的发布会上,挥舞着一块钕铁硼磁铁,高调宣布与中国达成了稀土供应协议。然而,这并非美国想象中的胜利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的开始。这份看似成功的“谅解备忘录”,实则暗藏中国设下的三重枷锁:时间、用途和程序,每一道都精准打击着美国的软肋,将美国卷入一场泥潭般的困境。
首先是时间枷锁。中国签发的稀土出口许可证有效期仅为六个月,这使得美国车企和军工企业在短暂的喘息之后,便不得不为下一轮稀土供应提心吊胆。福特汽车便是典型的受害者,即使其供应商获得了首批出口许可证,但到货的稀土数量依旧捉襟见肘,工厂被迫调整生产线。 这种短期的供应模式,让美国企业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不确定性的状态。
其次是用途枷锁。中国对特斯拉等民用企业敞开了绿灯,却对军工领域实施了严格的禁运。 F-35战机所需的钐钴磁体,导弹制导系统依赖的铽元素等,至今仍被列入禁运清单。美国国防部曾评估,若稀土断供超过十八个月,75%的军工生产线将瘫痪。中国商务部更直接警告:任何企图利用稀土支援美国军工的举动,都将面临断供的风险。 这种精准打击,使美国陷入两难境地:通用汽车因钕磁体短缺停产一周,五角大楼被迫将F-35战机的年度交付量削减25%。
展开剩余60%最后是程序枷锁。中国建立的稀土区块链追溯系统,堵死了美国试图绕道第三方获取稀土的企图。每一批稀土出口都必须申报最终用户、用途和数量,甚至连技术人员的背景都被严格审查。中国稀土集团被要求提交所有技术人员的教育履历和科研记录,严防“内鬼”泄露提纯工艺。 这并非偶然,因为全球92.3%的稀土精炼产能和86%的深加工专利都掌握在中国手中。美国试图从回收电子垃圾中提取稀土,但其纯度仅为98%,远低于中国军用级99.9999%的标准。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洛马公司因缺乏417公斤稀土涂层材料,导致F-35战机生产线瘫痪,日亏损高达2.3亿美元。与此同时,七艘满载220万桶乙烷的巨轮停泊在墨西哥湾,获准驶向中国,却因美国政府下令“未经许可不准卸货”而滞留海上,这荒诞的一幕如同这整个博弈的缩影——看似行动,实则受困。
美国试图通过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制裁来反击,6月20日,美国商务部突然撤销三星、台积电在华工厂的设备豁免权。英伟达CEO黄仁勋对此抗议,认为此举将迫使中国加快自主芯片研发。
这场博弈的荒诞高潮在欧盟上演。在中美签署稀土备忘录的次日,欧盟驻华大使火速会见中国外长,请求解决车企面临的磁铁短缺问题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直言,没有稀土,整个汽车行业都将停摆。日本通产省官员更是感到憋屈,质疑为何中国能率先解决问题。
七月九日关税豁免大限将至,欧盟和日本与美国的谈判尚未取得进展;越南对美顺差占GDP的25.8%,柬埔寨面临49%的关税;美国的乙烷船只仍在海上漂泊,芯片公司的股价因出口禁令暴跌。 特朗普手中那块钕磁铁,已无法掩盖白宫窗外堆积如山的棘手难题。 中国商务部的最新回应? 似乎只是一场图文打卡计划,却暗含着对美国战略的精准反击。 这场博弈,美国最终尝到了自食其果的滋味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股市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